他們,常年穿梭于密林深處,守侯林海和高山;他們戰火魔、斗洪峰,經歷著生與死的考驗;他們,在守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、生態安全、社會安全中奉獻著青春和生命,在消防救援事業發展中綻放出奕奕光彩;他們,是人民的“火焰藍”“守夜人”“逆火英雄”更是網友口中親切的“阿消”和“藍朋友”。
關鍵詞:森林消防版“中國機長” 空中守夜人 紅色“鐵鷹”
揭秘:紅土高原上的空中守夜人
記者高原體驗,揭秘直升機助力森林滅火
記者來到駐守云南昆明的應急管理部森林消防局直升機支隊。這是一支國家航空應急救援專業隊伍,是目前全國兩支森林消防和綜合性應急救援飛行支隊之一,可實現以昆明為中心,輻射覆蓋云南全省,馳援西南地區的川、黔、桂、渝、藏5省市區森林消防及綜合性應急救援。這支隊伍下設機關和飛行大隊、機務中隊、警衛保障中隊,共有102名指戰員,列裝直8A型直升機4架,直8A型飛行模擬器1套。
今年年初以來,直升機支隊共出動5次,執行安寧小龍潭村火場偵查及安寧青龍鎮、楚雄武定縣、安寧八街鎮、晉寧雙河鄉滅火任務,歷經10個飛行日,空中作業時間累計84小時18分、333架次,灑水831噸,初步具備2個機組全時遂行應急救援任務的能力,可進行機降、索滑降、懸停營救、吊桶水箱滅火等任務。
科普:航空應急消防救援知識
機降:在發生森林火災、因地形限制、地面人員、裝備無法到達火場時,通過直升機搭載的方式,將滅火隊員快速投送到火場附近,及時開展滅火作業;也可在發生地震、泥石流等災害后,地面交通受阻、人員物資短時間難以通過地面輸送時,利用直升機進行機降投送,為應急救援贏得寶貴時間。
消防指戰員進行機降演示
索滑降:索滑降飛行是發生災害時,因地形等條件受限,直升機無法機降,而選擇的緊急投送人員和物資的一種方式。必要時,可由到達地面的索滑降隊員開辟直升機臨時著陸場,為后續大規模投送救援物資和人員創造有利條件。直升機索滑降對于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強,能夠快速并精準投送人員,降低場地環境給直升機帶來的風險,在森林火災、沙漠搜救、地震、雪災等救援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。
消防指戰員進行滑索降演示
吊桶式滅火:云南大部分地區處于高原,受地形地勢影響,在平原地區,直升機可提吊3噸水源,而在云南的高原地區,只能拉到1.5噸到2噸。云南很多林區樹高達20米,利用直升機繩長40米的吊桶,保證在沒有足夠降落空間的時候可利用吊桶就近取水、撲火。
記者航拍吊桶式滅火
面孔
面孔一:森林消防版“中國機長” 張英海
昆明航空救援支隊特級飛行員 張英海
面孔二:紅色“鐵鷹”航電員 徐海船
直升機航電員徐海船機身外部檢修
直升機航電員徐海船在檢修直升機機艙設備
面孔三:直升機索滑降教員 韓魏德
直升機索滑降教員韓魏德
韓魏德所在的警衛通信中隊 左三:韓魏德
索降隊員穿戴的設備:
速控器 每個空可承載30公斤的重量
隊員一般選用如圖所示的“空兩格”檔位 稱重在60-95kg
索降繩 索降總長度30米,最大承受拉力1800公斤
索降安全背帶
索降穿戴手套
記者手記
在等待飛往昆明航班的候機大廳內,軍人和消防救援人員優先的提示牌映入眼簾;隨“火焰藍”采訪中,藍色的消防作訓服和應急車牌成了他們的象征與“標配”。問及這一年的新變化,是對高效救援的切身感受;是“枕戈待旦”的常態化狀態;是工作8年后放棄退伍的堅守;是對“全災種、大應急”的本領恐慌、更是對“火焰藍”身份的高度認同。采訪繼續,讓我們期待“騰沖森林消防中隊”的風采。